<< 2025 年 5 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回首頁 | 到今日 | 到本月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

葉昌明:房價所得比數據失真 應檢討修正                          

2014/5/8 上午 10:00:00發表      點閱: 455    推荐 :315                          


 

內容面板收納
作者: 記者張志榮╱ 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5月8日 上午6:02工商時報【記者張志榮╱ 台北報導】

巴克萊資本證券非科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葉昌明昨(7)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台灣近期所訂定的諸多房市政策,大多奠基在因「民間實質所得被嚴重低估」而失真的房價所得比數據上,呼籲政府應全面檢討與修正所得計算方式,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你怎麼看台灣高房價所得比的問題?

答:台灣房地產已走了十多年多頭,帶給外界「房價過高」與「房價泡沫」的既定印象,然學界給予的立論基礎是「房價所得比(也就是房屋價值除以家戶所得)」過高,因而推論房地產需求會下來,而導致價格修正,但弔詭的是台北市房價從2006至今還是穩定上漲,顯然不符合民眾期待。

問:那麼,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裡?

答:所謂的「房價所得比」這類數據統計,在分析許多已開發國家房地產市場時較派得上用場,但在分析台灣市場時,其實無法抓到市場需求變化,主要原因是台灣民間實質所得是被嚴重低估的。

政府所統計的家戶所得是基於繳稅所得,也就是政府稅捐機關能掌握到的所得資料,但問題就出在稅制不健全的台灣,很多所得是政府統計不到的,以下是台灣所得被低估的3個主要面相:

1.台灣稅務機關長期以來只能對上班族薪資所得有精確掌握,但除了上班族外,許多自己當老闆的民眾,舉凡攤販、小商家、中小企業主、開業醫生等,政府不是完全不列其所得、就是低估所得,這從八德路光華商圈的3C電子產品交易,到近年蓬勃發展的醫美診所可看出,因為多數是現金交易,而導致逃稅低報收入,試想有多少消費者會為了要發票而寧願多付3%至5%的成本?

2.資本利得課稅仍低,雖然證所稅修正案已實施,但以目前的現況來看,只要投資人不參與除權息,在股市賺取的資本利得實際上被課到的稅仍偏低。

3.近十年來特別嚴重的海外所得問題,主因2000年後愈來愈多台灣人到大陸工作,估算約有300萬人、佔台灣勞動人口20%,這些人薪資所得也不在政府統計中,但不少長年在大陸工作的台商或幹部仍會把在大陸所賺的薪資或財富拿回來台灣買房子。

問:你的建議如何?

答:這些統計問題在其他國家或多或少也存在,只是在台灣特殊環境下特別突出,若是在分析房地產需求時,不考慮民間實質所得、僅參考既有統計資料,我覺得太過簡化,且所致訂出的房市政策可能會有反效果,畢竟房市榮枯與總體經濟、金融市場、消費信心息息相關,建議應全面檢討。
  推荐分享 推薦本文到Twitter推特去! 推薦本文到Plurk噗浪去! 推荐本文到 facebook臉書   
 

我要評論

標題
暱稱
郵件
內容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