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5 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回首頁 | 到今日 | 到本月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易罹慢性腎病                          

2014/4/11 上午 11:10:00發表      點閱: 495    推荐 :275                          


 

內容面板收納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4月11日 上午12:00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多注益腎臟保養。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研究團隊近日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較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疾病,且一旦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一年發炎情況往往也較為嚴重。
研究人員指出,不只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他像高血壓、肥胖、正在使用類固醇的人都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群。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梅約醫學中心風濕科主任艾瑞克•瑪特森提醒,醫師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檢查一下是否有腎臟病跡象,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要努力控制血壓,讓血壓保持穩定,避免高鹽分飲食,且要減少使用易傷腎藥物,以免腎臟受到損害。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所出版的「美國腎臟疾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研究人員以八百一十三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與八百一十三名未罹病民眾為研究對象,追蹤二十年時間,結果發現,每四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當中,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而一般人大約是每五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
醫師也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果患有慢性腎臟病,也要多注意心臟病問題,這些族群也很容易出現心臟病。
【中央社台南10日電】台南市一名40多歲男子有糖尿病但未固定追蹤,因下肢水腫及易喘才就醫,結果得洗腎。醫師提醒如有相同症狀患者應就醫檢查。
佳里奇美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秉鈺表示,這名患者約在5年前就知道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問題,但未固定追蹤治療;約半年前出現下肢水腫、活動時會喘等症狀。
門診檢查後發現患者腎功能惡化很快,藥物無法改善,所以開始洗腎。
陳秉鈺指出,腎臟病大部分在早期沒有症狀,多數病人要到快洗腎時才知道自己罹病。當腎功能愈差時,會出現尿液中有泡泡或帶血;眼睛及小腿周圍水腫;容易喘、疲倦並伴隨噁心感、食慾不振及全身癢等情況。
根據醫界統計,台灣洗腎人口中,超過1/3是因糖尿病所引起;得到糖尿病約5年至10年間,常會引發糖尿病腎病變而導致蛋白尿,進而使腎功能惡化。
陳秉鈺醫師進一步指出,規則服藥控制血糖是糖尿病病人預防腎功能惡化的不二法門;另外,來路不明的草藥、黑藥丸及強效的止痛藥不可隨意服用,平常也要注意飲食並攝取足量水分。
  推荐分享 推薦本文到Twitter推特去! 推薦本文到Plurk噗浪去! 推荐本文到 facebook臉書   
 

我要評論

標題
暱稱
郵件
內容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