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面板收納
作者: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4月11日 上午12:00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容易在重大創傷事件、意外災難後,出現情緒症狀。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潘怡如表示,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情緒容易波動明顯,且容易反覆感受到事件的恐懼、壓力,因此,對於生活、作息會有很大的影響。
精神科醫師潘怡如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個人在面臨創傷事件、重大災難等重大事件後,產生身體上、心理上的巨大恐懼。像是若面臨重大車禍後,之後在事件結束後,出現一些情緒反應。如感覺到事件好像又在眼前發生了一次,眼睛閉上可能又仍感覺到看到當時的情景。或者,在夢中反覆回到當時的事件場景。因此,患者容易睡眠不好,容易經常做惡夢。若是面臨大地震者,可能在沒有地震時,又感覺彷彿又感覺地震又要來了。
潘醫師表示,患者平常也容易兩極化的情緒表現;像是可能出現易受到驚嚇或易生氣的狀況,或者可能對任何事感到麻木不仁。以及可能出現逃避行為,想要遠離一切可能造成危險的事情。像是出過大車禍者可能之後不敢開車,或到十字路口時,就出現情緒反應,如全身肌肉緊繃、心跳快等。有相關症狀應速就醫,尋求協助。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容易在重大創傷事件、意外災難後,出現情緒症狀。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潘怡如表示,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情緒容易波動明顯,且容易反覆感受到事件的恐懼、壓力,因此,對於生活、作息會有很大的影響。
精神科醫師潘怡如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個人在面臨創傷事件、重大災難等重大事件後,產生身體上、心理上的巨大恐懼。像是若面臨重大車禍後,之後在事件結束後,出現一些情緒反應。如感覺到事件好像又在眼前發生了一次,眼睛閉上可能又仍感覺到看到當時的情景。或者,在夢中反覆回到當時的事件場景。因此,患者容易睡眠不好,容易經常做惡夢。若是面臨大地震者,可能在沒有地震時,又感覺彷彿又感覺地震又要來了。
潘醫師表示,患者平常也容易兩極化的情緒表現;像是可能出現易受到驚嚇或易生氣的狀況,或者可能對任何事感到麻木不仁。以及可能出現逃避行為,想要遠離一切可能造成危險的事情。像是出過大車禍者可能之後不敢開車,或到十字路口時,就出現情緒反應,如全身肌肉緊繃、心跳快等。有相關症狀應速就醫,尋求協助。